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」一說從莊子而來,講述「美」是在日常生活中領悟,而非僅存在藝術裡。關於「美」的定義到底是什麼?這次,10/10 APOTHECARY 邀請到陶藝家 ─ 王怡方,與我們分享她在美的路上是如何前進、日常裡是如何發掘美、如何渡過 ME TIME 時光?
1. 「美」對於你來說的定義是什麼?
Evon:我想,「美」是一種很真誠、雋永的展現,是自我探尋的過程。以瓷器來說,自古至今被收藏的大多是官窯產出的完美作品,可是我更喜歡帶有自由線條的民藝器皿,即使不完美,在歷經風霜後反倒更顯韻味。好比說,熱賣的名牌包一段時間後容易被汰換,完美的事物較有時代感,但真誠心意打造的物件實用耐看,也更符合我心目中的美。
2. 你覺得「美」可以練習嗎?如何練習?
Evon:美是可以練習的。在日本求學時,曾在裏千家學習茶道,裏千家是抹茶道的派系之一,人稱茶聖的千利休當年使用的茶碗、器物擺放的方式、行茶儀軌等,皆經歷了四百多年沿用至今。我還記得最初光是學習如何走進茶室坐下來,就練習了好幾堂課,要哪一腳踏入、走幾步、到第幾條榻榻米的位置都是有嚴格規定。單純摺茶巾的功夫必須練習一整個月,除了將茶巾摺到完美,也在重複練習的動作裡,將「美」內化進入身體。
日常閱讀、電影賞析都是學習美的方式,不過我認為這樣的美學比較像是帶給自己啟發,而像練茶、整理家中擺飾、照顧植栽等,是每日透過身體實際的練習,更能轉化成為自己的「美」。


3. 你認為自己是職人嗎?你認為什麼是職人精神?
Evon:我覺得大概只算是半個職人(笑),我心中的職人精神,比較像是能同一件事情持續做很久很久,不會隨著歲月而改變。像是小津安二郎導演的一本書《我是賣豆腐的,所以我只做豆腐。》這種精神與樣貌。為什麼說自己是半個職人呢?因為我在創作時,常想試試不同的媒材,可能是書法、也可能是畫畫,我仍會希望創作有很多種可能。
例如我在日本研究所的同學,因為熱愛沖繩風獅爺シーサー,他從大二到研究所畢業,整整五年都在用陶做座獅。身邊其他日本同學也大多是這樣,老師鼓勵我們能延續同樣主題或手法越做越深入。當時的我並不是很耐得住性子,總想做各種嘗試,不過這幾年接觸陶藝越來越久,也漸漸地將職人精神內化,才能將茶器的細節表現詮釋得更精緻,希望作品能夠越來越雋永。
4. 在你心目中,哪一種美(人)代表著最高的意境?
Evon:我想引用楊照在《用文學探究「日本是什麼」》一文中寫的一段話:「我看著原先未預期能看到的素雅庭園,知道了如此細密整修的地方從來沒打算要對外客開放,那樣的景致突然透出了一份神秘的精神特質。這美不是為了讓人觀賞的,不是提供人享受的手段,其自身就是目的,寺裡的人多少年來,幾十年甚至幾百年,日復一日毫不懈怠地打掃、修剪、維護,他們服務的不是前來觀賞庭園的人,而是庭園之美自身,以及人和美之間的一種敬謹的關係。那一絲不苟的敬意既是修行,同時又構成了另一種心靈之美。」這樣美的境界很令我感動。
5. 在日本求學的期間,日本文化對你的影響?
延續上一題的回答,我覺得日本文化對我影響很大的地方在於創作時的身體性。寺廟裡的人維護的庭園之美,不是為了展示給別人看,但在每日打掃的過程中反而能從自然中體悟到心靈的療癒,那是很誠實的美。
捏陶的過程也是反覆的身體勞動,同時是非常孤獨靜謐的,手動著的同時腦中會出現很多疑惑、意念、目標,但畢竟土的塑形與燒製過程充滿變數,我現在學會的是讓土長成它要的樣子,一半自由、一半意志, 不過度的設計它,反而能更好地呈現材質本身的美。
在日本求學時,老師評斷藝術作品時,最好的評語是有趣,而不是美不美。而有趣的作品反映出創作者生活過得是不是有趣,他對生命提出的疑問和嘗試解答的過程中是否屬於他自己,才能在持續創作的過程建構屬於自己的世界觀。


6. 如何把生活把自己過得很有趣?
不要停止嘗試新的事物,尤其是勇敢去做會讓自己害怕的事。去上山下海,去愛一個人,去做即使會失敗還是想試試看的事。比方說下周我展覽要開幕,但是我現在還在做一件失敗率很高的作品(笑),每次出窯都還是充滿驚喜,當然也要能承受更多的驚嚇。將一件事盡可能做到好,再勇敢的破壞掉,「守、破、離」是一個很過癮的過程,會因此生出有趣的新成果。我覺得就是這種未知,讓我的生活充滿無限可能與樂趣。


7. 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找到平衡呢?
我的工作室就在家裡,窯房就在寢室隔壁,因為土有乾濕度變化的限制,需要一鼓作氣完成的製作工時,所以趕工期多半是一早起床捏陶到睡前,好幾天都不出門。身體需要休息的空擋就照顧植栽、看書或唱歌跳個舞。兩檔展覽的中間會放自己幾天假,徹底放空或安排旅行,在過程中醞釀下一次的創作想法。


8. 如何安排與自己獨處的時光?有什麼必備的物件嗎?
上一次的單獨旅行是自己到蘭嶼兩周,喜歡輕便只背了一個後背包,除了衣物之外固定會帶著行動音響、1-2本書籍,還有不可或缺的是隨身香水、枕頭噴霧等,熟悉的氣息讓自己身在何處都能安心,能在陌生的環境享受獨處時光。最近閱讀的書是這兩本《奧修談心經》以及《以愛與責任重建世界》;會隨身攜帶的香氛是PRFUMER H的salt、bergamot、ink,喜歡輕巧的包裝和多元的個性,依心情噴上不同的味道。
BORO | 王怡方個展
時間|3.18 (六) - 4.22(六)
地點|森初 moricasa art ‧ 台南市安平區漁光路113號